第二階段計畫摘要

第二階段(114-116年)計畫規劃

大學是臺灣持續進步的推手,肩負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的使命。UNESCO2022年召開世界高等教育大會(WHEC2022)揭示高等教育面對的趨勢包括高教急速擴張的差異化、國際化、科技進步的影響、課責及品保機制更趨複雜等。而技職教育在提升技專校院學生學習成效上,不僅是理論知能的提升,更重要是藉由「做中學」、「學中做」,彰顯學生「務實致用」能力,培養具備實作力、創新力及就業力之專業技術人才。本校自55年成立以來即以培育現代醫療技術專業人才為目標,擁有最厚實醫護健康的基礎,是中部地區醫護類系所最完整的科技大學,順應產業的脈動及因應時代潮流積極整合組織資源、發展健康產業特色,與產業鏈結進行大健康產業人才的培育,所培育之人才皆符合當前重點產業之需。目前高齡社會的現象、長照2.0政策、52產業的推動、企業智慧轉型的需求以及高教公共性,除了系所發展外本校又承接三家非營利幼兒園、二家社區大學、設立二家長照附屬機構,實現在地服務的理念及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的精神。

鑑於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的重要任務及面對高教的趨勢本校第二階段(114-116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以下通稱本計畫)仍以第一階段所提智慧健康育才、創造永續未來為主題,以教學創新、醫護特色科技導入為主軸持續落實本校技術專業、人文關懷之教育理念,結合學校教研能量及鏈結外部資源,強化接軌國際、連結在地,推動永續發展校園,以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依本校中長程校務發展願景與目標、學生特質、學校定位和育才目標等,研擬在既有的基礎上持續全面提升本校教學品保、發展本校特色,提升學生關鍵基礎能力、厚實學生專業就業能力,確保本校長期競爭優勢之維持與永續經營。為達成「技術及職業教育政策綱領」所揭示之技職教育核心價值及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精神,計畫更強調「就業」(employability)、「創新」(innovation capacity)、「跨域」(interdisciplinary competence)、「資訊」(information literacy)、「全球移動」(global mobility)、及「公民」(civic competence)等六種能力,期以培育具科技力、人文情、國際觀、本土心四種涵養之中臺人為整體推動目標。

為了達到高教知識產出、教育人群、社會責任的使命,本階段計畫將以跨域跨學科方式培育全方位專才,更要重視包容平權及永續發展等當代重大議題。相關創新實踐策略包括植基於本校發展特色引進社會資源配合國家重點領域及人才培育,促進教學及學習彈性措施,因應人口結構及產業需求的改變對焦產業培育人才;以培養具公民素養的全方位發展專才的全人學習,建立彈性學習機制、創新課程模組、打造教研支持系統深化學生跨域及問題解決等能力;以數位學習、終身學習建構靈活彈性及高齡友善的學習環境;以產學鏈結STEM人才培育持續強化培育科技女力、校務資訊公開為學校品質把關、進行永續能源淨零新生活等體現承擔互信的社會責任;透過深化交流、教研合作、雙語化學習及國際招生發展多元的國際校園。

計畫將依校院系三層次搭配「前向推進策略(forward mapping)」和「後向推進策略(backward mapping)」交互運用;由校級單位擬定願景目標,委由院級單位審定組織目標,透過系(所)和行政單位共同執行任務目標,配合「由上而下」「由下而上」模式靈活運用,讓計畫執行更富彈性。透過校務研究(IR)機制的追蹤分析,藉以深入檢視各項執行成效。分析結果也作為從事教學、研究、社會責任、公共性、產學連結、推動數位轉型與發展韌性校園的參考指標,將校務治理導向善性循環。

本階段計畫架構規劃成四大主軸(將原第一階段之分項計畫E以實證研究力量守護中臺永續發展分別融入各分項計畫),分別是分項計畫A數位深耕、技職蛻變;分項計畫B社區培力地方共生;分項計畫C健康永續產學共享;分項計畫D生師共好共善未來依各分項的預期目標研擬相關子計畫並透過PDCA模式逐步達成既定目標。架構圖(如圖6)與說明如下。

                                             

第二階段(114-116年)計畫架構圖

分項計畫A:數位深耕、技職蛻變(對應教學創新精進面向)

         子計畫A-1iCTUST智慧校園深耕精進計畫

         子計畫A-2:博雅人才深耕厚植計畫

         子計畫A-3:跨國移動ABC深耕揚升計畫

分項計畫B:社區培力、地方共生(對應善盡社會責任面向)

        子計畫B-1:打造樂活基地計畫

        子計畫B-2:淨零排放ESG計畫

分項計畫C:健康永續、產學共享(對應產學連結面向)

        子計畫C-1:聚焦精準照護、共創健康永續

        子計畫C-2:發展三創聯盟、建立產學共享

        子計畫C-3:活化校園資源、推動產業加值

分項計畫D:生師共好,共善未來(對應提升高教公共性面向)

        子計畫D-1:完善就學協助機制,有效促進社會流動

        子計畫D-2:優化師資實務傳承技能接軌

        子計畫D-3:強化自我課責,回應利害關係人的期待